大河镇脱贫攻坚的“代表”力量
发布日期:2018-10-31 作者:明晓婕
“但愿苍生俱饱暖,求真务实有担当”,这是大河镇人大代表对贫困群众的铿锵承诺。2018年以来,在大河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河镇人大代表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代表”力量。
走访监督,站好脱贫攻坚前哨岗
“钢筋水泥标号达不达标,安全生产有没有落实?”今年4月,炎炎烈日下,在大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党恩佳园施工现场,镇人大主席温石宝带领20余名代表对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建设进行视察。“党恩佳园是全镇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关乎165个家庭的住房保障,也是这165户人家的希望,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上决不能马虎,我们还会再来视察。”温主席再一次提醒施工方。
今年,大河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全镇脱贫攻坚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到位、工作进度和成效巩固等内容,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察看项目现场、入户走访抽查等方式,组织辖区内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开展监督检查。4月份对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建设进行监督检查、5月份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6月份对健康扶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8月份对危房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9月份对提升人居环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累积提出意见建议18条,在强化人大监督、落实对标整改中进一步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巩固和扩大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工作成效,提升了大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家访暖心,当好贫困群众贴心人
青龙村委会鲁木凹村座落在大山深处的一条山沟里,是全镇唯一一个没有通路的自然村,路阻挡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传统农耕生活沿袭至今。16户人家,66口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祖祖辈辈人背马驮,交通的闭塞充满着无奈和辛酸。村民老张说:“养点猪没有销路,种点蔬菜粮食运不出去。去年有老板来这里收猪,没有路,坡又陡,让我们送出去,价格还要比正常价少2块,我送3头猪下去,半路就摔死了2头。”

由于山高坡陡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大,没有资金支持,就一直没有使人民群众的梦想变为现实,这里的群众只能怀着一颗企盼的心,苦苦地等待着修路。村党总支书记、人大代表陈老令怀着一颗火热的为民之心,一遍又一遍爬到这个村里,了解情况,查看地形,多次向上级汇报请示,他苦心经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到项目和资金,还请了县级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测设,全部准备工作做好后,2018年3月的一天,16户村民盼了几十年,盼了整整9代人的通自然村公路终于开工建设了。村民们听到要修路的消息,个个欢心鼓舞,非常兴奋,有的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村里最年长的70多岁的奶奶紧紧拉着陈书记的手,布满绉纹的脸上挂着激动的泪花,声音擅抖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你们,来给我们修路了,但是这个坡坡陡得很,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呐”。这发自肺腑的非常朴实的真心话,把在场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提升环境,推动村容村貌迈大步
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理,苗木栽满了房前屋后,水泥路四通八达,看书到农家书屋,办事到村民活动场所,看病到村卫生室……在黄泥村委会小山坎村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提升人居环境后后的变化以及农民脸上幸福的笑容。今年以来,小山坎以脱贫攻坚为依托,下大力气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依托提升人居环境、危房改造,通过疏通水渠、硬化路面、绿化美化,“三堆”(粪堆、柴堆、草堆)变“三园”(菜园、花园、果园),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观。

然而这些美丽与黄泥村人大代表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代表们结合联系选民活动,上门服务,针对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室里室外的洁净美实行“私人订制”指导;驻守村民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磨破嘴皮子向群众讲述粪堆出村的好处并督促村民将粪堆清理出村;每周带领家人拿起工具,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号召村民自觉打扫责任区;整村改造中,户户进,家家看,生怕施工队把墙体颜色喷错,把黑板壁、空楼板改造漏了……“一人难挑千金担子,但众人能移万重山,通过我们的努力,村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心中都有了一份保持村庄卫生整洁的责任心,主动清扫房前屋后垃圾,摆放整齐家门口的物件,争创‘清洁户’,‘村庄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变成了村民的共识。”人大代表陈金桃说。
产业引领,争做百姓身边能干人
在圭山村委会,一提起养猪专业户,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致富女能人、富源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万云贵。一名普通妇女,在没有资金又缺少养殖专业技术的境况下,真正办起养猪场,其困难可想而知。就因为那个一心想要改变村里女人们传统养猪费时、费料还赚不了几个钱的念头,她虚心请教他人,走出去、请进来,同时积极参加镇政府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班,抓住一切能提高自身管理技术和养猪技术的机会,学到了优秀的管理经营和全面的技术培训。在养猪场经营管理中,她始终把“诚”字方在首位,用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的信任,她的猪总是供不应求。就这样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诚心,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养猪场发展壮大起来。从2009年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今天圭山远近闻名的龙头养殖户,建成占地3000多亩的养殖场,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2012年瞄准村里环境优越、蜜源点较好的优势,她又开始想着“折腾”蜜蜂养殖,走过一次又一次困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她终于把300元一窝的土蜂发展到现在的300多箱,每年纯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

万云贵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真的富”,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她将自己日积月累实践出来的养殖技术无偿送给了村里的女人们,家家户户妇女至少都养殖5头猪,她的指导让村里的女人们既养好了猪,还省下时间去打工、照顾好家人。在她养殖场务工的1户贫困户不仅顺利脱了贫,还买了1辆车。今年她低价将111箱蜂卖给团市委用来帮助村委会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帮助3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
使命因担当而光荣,履职因有为而精彩。带着深情厚谊走进千家万户,用真情履职,用真心服务,大河镇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