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留迹似春蚕,躬身为民尽心力
发布日期:2018-07-06 作者:明晓婕
——张鸿,大河镇人大代表中的扶贫能人
在大河镇起铺村委会有这样一个“靠谱”的人:他要干的事,村民们都主动配合;路上遇见,你会认为他普通无常;深入了解,你会喜欢他眼里的谦和、话语中的亲切。谈起“身份”,他是富源县参加红军长征唯一活着回来的红军张绍清老人的孙子,他整理收藏了爷爷长征时候的东西供大家参观,希望后人缅怀先烈,记住历史,发扬长征精神。谈起起铺的扶贫工作,你则会被他的热忱与仿佛触手可及的勃勃雄心猛然击中!他就是富源县大河镇起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富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河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鸿。
早年做生意累积了一定资本的他,本可以再做大做强,但 2011年随奶奶、父亲回到老家,泥泞小道上的摸爬滚打、人背马驮的低效率、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让他想要改变村里贫穷面貌,于是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发展前途回到家乡,他想要带领群众致富。他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困难,但是他明白:先改变交通条件,再发展产业,可以让起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捧上“铁饭碗”。
强党建,引领发展,走出“起铺样板路”。扶贫先扶村班子,这是他工作切入点。自担任起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以来,他积极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党员讲党课,增强党性、提高认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心骨和引路人。
紧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热潮的浪涌,如何让“两学一做”更接地气,如何让广大党员积极学习成了他常常思考的问题之一。结合起铺实际,他瞄准了乡土化的学习方式,带领村三委几经创新,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起铺样板”。“样板”一:创建“起铺村委会”微信群,经常上传学习教育材料,让每个党员都能随身带、处处看、对照学,也确保了学习教育不落一名流动党员。“样板”二:通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引导党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作为、争当先锋;组建党员服务队,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增收路子、提高收入,增强广大群众的家乡归属感。“样板”三:创建了“1+4”村级党建工作法,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领导村民实现良好村治。“1”指“党建一心,多元合力”;“4”指“借力生财,经济先行”、“借智富脑,科学发展”、“借题发挥,文化富民”、“借梯上楼,保障民生”,村子里张小柱、雷开选户都是“1+4”的受益者,“1+4”不仅以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也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成为大河镇的创新典范。
暖民心,济贫扶困,延伸“起铺幸福路”。作为人大代表,“搜”民情,“传”民意是他的基本职责,爱上“家访”的他说起起铺村民家的事更是如数家珍,他说:“走走访访问问心中才有底,希望起铺人‘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点礼物和几百块钱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只为老人们过个温暖的春节;每年医保缴费时垫付几千上万,只为村民病了看得起医生;自掏腰包5000元帮助辍学的贫困学生返校,只为让全村的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被落下……他牵线搭桥,与大河卫生院共建,完善村级卫生室建设,帮助村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不止如此,村里谁都知道张小柱生活困难,2017年得知张小柱要建房时,他二话不说私人借给张小柱30000元现金用来建房;建档立卡户朱家卫建房时,自己花钱请人给他挖好基础,还免费为他供约28000多元的砂石料……然而,他深深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他更希望起铺村所有村民团结互助,互相关爱。去年11月份,一场大雨后,村子里的“独人”雷开选房子垮塌无法居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及时与镇党委政府联系汇报,并邀请县民政局相关领导查看现场,请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号召驻村单位、挂村单位、村干部和其他人大代表积极捐款,累计筹资12000多元,耗时约一个月为其建造安全住房1间,雷开选一声声“书记,谢谢你,谢谢你”,他挠着脑袋,微笑中带有羞涩地回答道“没有,没有,应该做的,应该做的……”。2016年自己投资40余万元,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向20户贫困户租地130余亩用来试种浅水藕100亩、向日葵30亩,并吸纳30名贫困户在自己的种植区务工,年底30名贫困户额外增收120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产业推动扶贫,书写了一篇己富还须他人富,爱心换得众人足的华彩乐章。
抓建设,夯实基础,奠定“起铺发展路”。路,就像连心桥,现实在这头,希望在那头。对起铺的百姓来说更是这样。一名驻村队员曾这样描述起铺路:“何时天堑有通途,宛若飞龙群山舞。起铺原有路,旱则尘土漫天,涝则泥泞满地。晴难上,雨难下,春难进,冬难出,货难入,物难疏。起铺人,谈路而色变,望路而兴叹。虽无太白蜀道之难,亦有回龙折冲之险!。”原来的起铺村,唯一一条通村公路于2003年建成,由于年久失修,公路等级低,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一路通,百业兴”,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2015年开始,他个人投资约120万元,用自家挖机扩宽通村公路、村内道路30多公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底,一条条蜿蜒曲折、光洁平整的水泥路盘亘在起铺大地上,起铺村在全镇领先基本实现了组组通路。老百姓笑了,他也笑了……他还希望起铺山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近两年,在他的号召下,起铺村还开展了绿色村庄建设工作。实行村主干道绿化工程,在市社科联的帮助下种植银杏树380多棵,并逐年增植,银杏大道正在形成中。起铺山形有巨龟之相,寓意长寿,山中还有五十多年的老茶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村民经常采制饮用。龟茶相映,胜美以极。他带领村“两委”顺势而谋,因地制宜找路子,在与林业部门协调沟通下,通过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山坡地进行统一流转,恢复和保护茶树种植50余亩。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中,他身体力行,号召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和路旁种植树木花卉,营造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组织村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家园清洁村规民约,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机制”,以净育人。村里还建立了“家园清洁长效机制”,每个村民每年交纳固定的卫生保洁费,用于组建一支清洁队,时刻保持农村的整洁。赶集日还组织联合劝导队伍,切实加强占道摆摊、户外广告等违法行为整治。
水电户户通,道路条条通,农房修缮改造正在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如火如荼,起铺村实现“山上苍松翠滴、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古风神韵成趣”也指日可待了。
谋产业,合力“造血”,闯出“起铺致富路”。“说实话,其他困难我都不咋个怕,但是村集体没有收入是我最愁的事。因为村集体收入几乎是“空壳”,没钱办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村民公益性需求就无法满足,村“三委”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无底气、办事无威信,相当影响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工作开展太难了,随时在为公家事情跟老百姓吵,我媳妇都喊我不要干了,回昆明克,但我一个流淌着老红军血脉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避嘛,我思前想后觉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但是这个风险很大,干好了集体就有收入,干不好就相当老火了,到处参观学习,请专家来看,群众也还是支持,最后就有了金铺合作社了嘛”。张书记这样告诉我。块泽河畔、大河之西,他一次次奔波在起铺村田间地头、村间小巷,一次次思考着发展并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事。他“看上”了那300多亩集体土地,再想想起铺村委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想连片种植黄桃,还想建立黄桃加工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通过网上看典型,贵州盘县、曲靖沾益、大河白马等地看示范,2018年春节后,他便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量种黄桃一事,还没等他说完规划,村民们都你一言我一语炸开锅了:“书记不用多说了,你干了那么多事,我们愿意跟着你干,明天就去量我家的地”。就这样,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60万元、村集体土地折资200万元,贫困户土地入股折资20万元,吸纳了大河镇2017年165户易地搬迁对象、303户深度贫困户和起铺村委会1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铺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组织形式,实行公司化经营,走“党建引领、合股联营、抱团发展、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2018年3月1000亩黄桃成功种植。按“以短养长、以矮养高”种植模式,集中连片种植1000亩黄桃,套种800亩蔬菜短产业,并建立辣椒加工厂。目前,结合时令,种植了辣椒800亩,预计平均亩产2000公斤,预计总产量能达160万公斤,按目前市场价销售,800亩辣椒预算能收益272万元,届时每户贫困户每年将增收8000—10000元左右。然而这只是产业发展的开始,今年年底,他还打算再种植1000亩黄桃,不仅贫困户可以入股分红,非贫困户也一样可以。
在他看来,盘活当地土地资源,打造农旅结合的起铺乡村旅游项目离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目标就不遥远了。他要带领起铺村民,宣国策、达民意、表决心、立远志、凝民心、聚众力,共奔小康路。
功多而不矜,名盛而不傲。“我是起铺人,乡亲们选我当书记、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信任与肯定,我会努力做好。”朴实的心语,带给贫困村民无穷的希望和力量。我们也相信,未来,张书记依旧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起铺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